跳转至

MkDocs文档日期插件

📖 阅读信息

阅读时间:5 分钟 | 中文字符:2009 | 有效代码行数:39

⚡ AI摘要 (GLM)

MkDocs文档日期插件是一款显示文档精确元信息的插件,包括创建时间、最后更新时间、作者和电子邮件等。支持深色模式和移动端适配,功能丰富,操作便捷。

新一代用于显示文档精确元信息的 MkDocs 插件,如创建时间、最后更新时间、作者、电子邮件

仓库地址:Aaron👋

特性

  • 始终显示文档的精确元信息,且适用于任何环境(无 Git、Git 环境、所有 CI/CD 构建系统等)
  • 支持在 Front Matter 中手动指定时间和作者
  • 支持多种时间格式(date、datetime、timeago)
  • 灵活的显示位置(顶部或底部)
  • 优雅的样式设计(完全可定制)
  • 支持 Tooltip 悬浮提示
  • 智能位置动态调整,始终以最佳方式浮动在视图中
  • 支持主题跟随 Material 亮/暗配色变化而变化
  • 多语言支持,跨平台支持(Windows、macOS、Linux)
  • 极致的构建效率:O(1),通常不到0.2秒
构建效率对比: 100个md: 1000个md: 时间复杂度:
git-revision-date-localized > 3 s > 30 s O(n)
document-dates < 0.1 s < 0.15 s O(1)

效果图

render.gif

安装

Bash
pip install mkdocs-document-dates

配置

在你的 mkdocs.yml 中添加插件即可:

YAML
plugins:
  - document-dates

或者,你要个性化配置:

YAML
plugins:
  - document-dates:
      position: top            # 显示位置:top(标题后) bottom(文档末尾)
      type: date               # 时间类型:date datetime timeago,默认:date
      exclude:                 # 排除文件列表
        - temp.md              # 排除指定文件
        - drafts/*             # 排除 drafts 目录下所有文件,包括子目录
      locale: zh               # 本地化语言:en zh zh_TW es fr de ar ja ko ru,默认:en
      date_format: '%Y-%m-%d'  # 日期格式化字符串,例如:%Y年%m月%d日、%b %d, %Y
      time_format: '%H:%M:%S'  # 时间格式化字符串(仅在 type=datetime 时有效)
      show_author: true        # 是否显示作者信息,默认:true

手动指定时间

默认情况下,插件会自动获取文档的精确时间信息,会自动缓存创建时间,无需人工干预

  • 优先级Front Matter > 文件系统时间戳(缓存) > Git时间戳
  • 如果你要自定义,则可在 Front Matter 中手动指定:
    Markdown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---
    created: 2023-01-01
    modified: 2025-02-23
    ---
    
  • created 可替换为:created, date, creation
  • modified 可替换为:modified, updated, last_modified, last_updated

配置作者

默认情况下,插件会自动获取文档的作者信息,会自动解析邮件后做链接,无需人工干预

  • 优先级Front Matter > Git作者 > site_author(mkdocs.yml) > PC用户名
  • 如果你要自定义,则可在 Front Matter 中通过字段 name 配置一个作者:
    Markdown
    1
    2
    3
    4
    ---
    name: any-name
    email: e-name@gmail.com
    ---
    

配置头像

默认情况下,插件会自动加载作者头像,无需人工干预

优先级自定义头像 > GitHub头像 > 字符头像

  1. 字符头像:会根据作者姓名自动生成,规则如下
    • 提取 initials:英文取首字母组合,中文取首字
    • 动态背景色:基于名字哈希值生成 HSL 颜色
  2. GitHub头像:会解析 mkdocs.yml 中的 repo_url 属性自动加载
  3. 自定义头像:可在 Front Matter 中通过自定义作者的 avatar 字段进行自定义
    Markdown
    ---
    # 方式1:配置一个完整的作者
    author:
        name: jay
        email: jay@qq.com
        avatar: https://xxx.author-avatar-URL.com/xxx.png
        url: https://xxx.website-URL.com/xxx
        description: author description
    
    # 方式2:配置多个作者
    authors:
        - jaywhj
        - squidfunk
        - sunny
    ---
    
  4. 如果要配置多个作者的完整信息,则可在 docs/docs/blog/ 目录下新建单独的配置文件 .authors.yml,格式参考 .authors.yml
  5. 如果 URL 头像加载失败,则会回退到字符头像

插件定制化

插件支持深度自定义,比如图标样式、主题颜色、字体、动画、分界线等等,一切都可以自定义(找到下方对应位置的文件,取消注释即可):

类别: 位置:
样式与主题 docs/assets/document_dates/user.config.css
属性与功能 docs/assets/document_dates/user.config.js
本地化语言 docs/assets/document_dates/languages/
可参考模板文件 en.json 任意新增或修改

提示:当设置 type: timeago 时,会启用 timeago.js 来渲染动态时间,timeago.min.js 默认只包含英文和中文,如需加载其他语言,可以按如下方式(2选1)配置:

  • user.config.js 中,参考最下面 注释掉的 Demo,自行翻译成本地语言
  • mkdocs.yml 中,配置 full 版本的 timeago.full.min.js,一次性加载所有语言
    YAML
    1
    2
    3
    extra_javascript:
      - assets/document_dates/core/timeago.full.min.js
      - assets/document_dates/core/timeago-load.js
    

customization.gif

模板变量

你可以在模板中使用如下变量访问文档的元信息:

  • page.meta.document_dates_created
  • page.meta.document_dates_modified
  • page.meta.document_dates_authors
  • page.meta.document_dates_locale
  • page.meta.document_dates_translation

应用示例:

  • 示例1:为你站点的 sitemap.xml 设置正确的 lastmod,以便搜索引擎能更好的处理 SEO,从而提高你网站的曝光率(下载 sitemap.xml 后覆盖:docs/overrides/sitemap.xml
  • 示例2:利用模板重新定制插件,你可以完全掌控渲染逻辑,插件只负责提供数据(下载 source-file.html 后覆盖:docs/overrides/partials/source-file.html

其它提示

  • 为了始终能获取准确的创建时间,采用了单独的缓存文件来存储文档的创建时间,位于 docs 目录下(默认是隐藏的),请不要删除:
    • docs/.dates_cache.jsonl,缓存文件
    • docs/.gitattributes,缓存文件的合并机制
  • 采用了 Git Hooks 机制来自动触发缓存的存储(在每次执行 git commit 时),缓存文件也会随之自动提交,并且 Git Hooks 的安装在插件被安装时也会自动触发,全程无需任何手动干预


开发小故事(可选)

一个可有可无、微不足道的小插件,没事的朋友可以看看 ^_^

  • 起源
    • 是因为 mkdocs-git-revision-date-localized-plugin ,一个很棒的项目。在2024年底使用时,发现我这本地用不了,因为我的 mkdocs 文档没有纳入 git 管理,然后我就不理解为什么不读取文件系统的时间,而要用 git 时间,而且文件系统时间更准确,还给作者提了 issue,结果等了一周左右没得到回复(后面作者回复了,人不错,估计他当时在忙没来得及),然后就想,过年期间没啥事,现在 AI 这么火,要不借助 AI 自己试试,就诞生了,诞生于2025年2月
  • 迭代
    • 开发后,就理解了为什么不采用文件系统时间,因为文件在经过 git checkout 或 clone 时会被重建,从而导致原始时间戳信息丢失,解决办法有很多:
    • 方法 1,采用最近一次 git commit 时间作为文档的最后更新时间,采用首次 git commit 时间作为文档的创建时间,mkdocs-git-revision-date-localized-plugin 就是这么做的(这种方式,存在一定的误差且无法在无Git环境中使用)
    • 方法 2,可以提前缓存原始时间,后续读缓存就可以了(时间准确且不依赖任何环境)。缓存的地方,可以是源文档的 Front Matter 中,也可以是单独的文件,我选择了后者。存储在 Front Matter 中非常合理且更简单,但是这样会修改文档的源内容,虽然对正文无任何影响,但是我还是想保证数据的原始性
  • 难点
    1. 什么时候去读取和存储原始时间?这只是 mkdocs 的一个插件,入口和权限非常有限,mkdocs 提供的只有 build 和 serve,那万一用户不执行 build 或 serve 而直接 commit 呢(比如使用 CI/CD 构建系统时),那就拿不到文件的时间信息了,更别说缓存了
      • 直接说结论:在 AI 的提示下,找到了 Git Hooks 机制,能在特定的 git 动作发生时触发自定义脚本,比如每次 commit 时
    2. 如何自动安装 Git Hooks?在何时?怎么触发?通过 pip 从 PyPI 安装包并没有标准的 post-install 钩子机制
      • 我的方案:分析了 pip 从 PyPI 安装包的流程,发现通过源码包编译安装时(sdist),会调用 setuptools 来处理,那么可以在 setuptools 的流程中想办法植入安装脚本,即在 setup.py 中添加自定义脚本
    3. 跨平台的 hook 怎么设计?执行 python 脚本,需要明确指定 python 解释器,而用户的 python 环境,因操作系统、python 的安装方式以及配置的不同而各不相同,如何才能保证在所有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行?
      • 解决办法:考虑过 shell 脚本,但考虑到最终还是要回调 python 脚本,所以还是直接采用 python 脚本更方便。可以在 hook 安装时就检测用户的 python 环境,然后动态设置 hook 的 shebang 行,从而设置正确的 python 解释器
    4. 在多人协作时,如何保证单独的缓存文件不冲突?
      • 我的方案:采用 JSONL(JSON Lines)代替 JSON,配合并集的合并策略 merge=union
    5. 在文档较多时( > 1000 ),如何降低 build 用时?获取某个文档的 git 信息的动作通常是一次文件 I/O 操作,如果文件多了,那运行效率会直线下降,1000个文档预计需要等待30秒以上,这让用户没法忍受
      • 解决办法:减少 I/O 次数 + 使用缓存 + 替换运行效率较低的系统函数
  • 精进
    • 既然是新开发的插件,那就奔着优秀产品的方向去设计,追求极致的易用性、简洁性、个性化
      • 易用性:能不让用户手动操作的就不让手动,比如自动安装 Git Hooks、自动缓存、自动 commit,提供自定义模板等
      • 简洁性:无任何不必要的配置,无 Git 依赖,无 CI/CD 配置依赖,无其他包依赖
      • 个性化: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自定义,无论是图标、样式、主题,还是功能,都可实现完全定制化
    • 此外还有很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,在 WIN7、移动设备、旧版 Safari 等环境下均能正常运行
  • 最后的秘密
    • 编程是业余爱好,我是一名从业八年的市场营销人员(欢迎留言)

💬 评论

评论系统加载中...